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为汽车 > 正文

华为汽车的舆论

简述信息一览:

华为造车官方极力否认?其实他们早就开始布局了

1、其次,以制造商身份进入汽车制造业,光是启动资金和投产新车所需要的钱就超过百亿人民币,华为当然有这个钱,但总的来说,造车并不是华为现阶段需要考虑的事情,华为官方辟谣绝对不造车,也非常合理。

2、不过,华为的一纸官方声明,打破了这个谣言。华为在声明里是怎么说的?在声明里,华为表示,目前企业完全没有加入汽车行业的企业,造车也不在华为的战略范围之内,从三年前开始,华为就已经做好了战略布局,也就是说,华为早就决定了要发展什么,而汽车肯定不在其中。

华为汽车的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华为再次重申不造车,华为不造车的原因是因为不符合华为的战略方向,华为在2018年已经制定了长远的战略规划,其中并不包括造车。所以虽然现在网上对于华为造车的呼声很高,华为也不会造车的。

4、作为中国最具科技实力的龙头企业,华为承载了国人在很多产业中的梦想。或许是因为这种原因,近年来,关于“华为造车”的舆论时有传出,特别是10月30日,华为年度旗舰智能手机Mate40上市发布会中,华为宣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的成立,更是让这种舆论甚嚣尘上。但对于这样的舆论,华为坚决表示否认。

5、华为表示不会造汽车,并不是因为华为的技术不够成熟,而是因为华为根本没有造车的***,但是这也不代表华为就不会和车企进行合作。

华为汽车的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造车”的华为,会在汽车业内掀起怎样的波澜?

华为大步迈进 汽车 行业,无疑将给整个 汽车 产业链造成冲击,而从华为目前的具体业务来看,其在智能座舱领域主要依靠自身的芯片和软件技术与零部件公司合作,而在自动驾驶软硬件领域则主要是自主研发。

华为曾多次强调不会造车,但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华为的技术能够迅速落地,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具突破性的变革,这种不流于表面的深度汽车智能技术开发,对于中国汽车的发展是有益的。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连生产手机都被制裁,主要是在芯片方面,虽然华为可以自己设计芯片,但是它不能生产芯片,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能够卡住华为命运的咽喉的原因所在。

华为「造车」:敢问界在何方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以后和华为合作造的车,哪怕不同品牌,通通都叫问界。不仅尾标有变化,门店的招牌也是「HUAWEI问界」,正式位居C位。再结合不久前,余承东重申「华为不造车」,表示华为对赛力斯投入不降反增——在智选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与华为合作最早、积累最深、产品最丰富的赛力斯。

同时,或是基于公司内部发展方向的不明朗,今年年初曾似乎真要走入正轨的“华为问界”品牌也受到了极速叫停,销量吃瘪叠加品牌发展维度的不明朗,都让华为造车这件事,蒙上了不少的污渍灰尘。而“华为造车”这件事的核心转折点,莫过于新问界M7的上市。

最近这段时间,有关华为造不造车,与车企合作模式转变,一直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赶在上海车展前夕,华为用一场热闹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升级发布会,带给了大家新的期待。

华为一直坚守不直接造车的原则,却在智选模式下与多家车企展开了深度合作,如赛力斯、奇瑞、江淮等。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华为高管余承东详细阐述了“HUAWEI问界”的运作模式及其背后的生态联盟理念。余承东强调,尽管合作伙伴众多,但华为推行生态联盟的决心始终未变。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发表了主旨演讲,解释了“HUAWEI问界”的模式。他表示,华为一直坚持不造车,但通过智选模式与多家合作车企合作,包括赛力斯、奇瑞、江淮等。

外人眼中“不靠谱”的余承东与华为车BU疯狂蔓延的枝条

1、刚刚结束的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华为车BU CEO余承东回应与广汽合作生变,“广汽的确已经放弃与华为HI模式的合作。”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余承东“太能吹”导致车企感觉“不靠谱”,有人认为华为车BU性格太过强势让车企感到不适。

2、在今年年初,余承东就曾经对外确认华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而其估算要盈利的门槛就是销量突破100万辆。最近网上还有消息传,今年华为给余承东的指标是车BU要减少20亿元的亏损,并争取在明年盈利。

3、彼时,华为车BU的定位是要做“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博世”,但是一直以来,亏损严重。 余承东在2022年7月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曾讲到,华为车BU业务1年需要花掉十几亿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其中70%研发人员都在研发智能辅助驾驶上。 余承东也非常直白地表达过华为自己推进车BU业务的艰难和无奈。

关于华为汽车的舆论,以及华为汽车事件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